您的位置:首页 > 工程案例

产能过剩?还是阴谋论?隆基绿能巨亏86亿的真相太残酷!

来源:M6米乐官网登录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5-06 16:18:31

2025-05-06

2024年,中国光伏企业隆基绿能亏损86.18亿元,同比减少180.15%,根本原因是 ...

  2024年,中国光伏企业隆基绿能亏损86.18亿元,同比减少180.15%,根本原因是产能过剩导致产品价格大大下跌。

  2.由于光伏行业技术快速迭代,隆基绿能部分旧产能未能及时跟上技术升级的步伐,导致资产减值损失增加。

  3.然而,隆基绿能积极推出产品、成本、产能投资的深层转型,布局海外市场,如美国俄亥俄州的5GW组件合资工厂投产。

  4.面对逆全球化趋势,隆基绿能输出产品和技术,助力乌兹别克斯坦1GW光伏项目建设。

  所谓金星凌日,就是从地球上看,金星和太阳表面重叠,在太阳上形成一颗“美人痣”,持续大约几个小时。

  其原理很容易理解,在地球上向太阳方向能够正常的看到金星凌日、水星凌日。由于其他行星在地球的外侧,看不到火星凌日、木星凌日。

  想象一下,如果在遥远的外星球,对太阳系进行观测,恰好遇到行星凌日,尽管无法直接观测到行星,也能通过太阳亮度的变化来推测出行星的大小,还可以通过光谱测算出有没有大气层以及大气的一部分成分。

  2015年,科学家们发现这颗恒星的光度出现了不规则且大幅度的变化,现有的任何科学理论都很难解释这个现象。

  美国物理学家弗里曼·戴森在1960年提出一种假说,认为高等文明可以用人造物质包裹恒星表面,直接采集能源。

  这个包裹起来的球状物,就叫戴森球。戴森球有很多种变体,比如环状、多层、壳状等。

  比较科幻的是,中国的戴森球方案“逐日工程”(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段宝岩院士团队)已经起步,验证系统已经于2022年通过验收。

  从宏观视角来说,只要最终脱颖而出的是中国企业,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成长,那就是赚的;但从微观视角来看,具体到每个企业,赢了就是行业霸主,输了就破产倒闭,从企业家到员工,利益都会受损。

  不仅光伏,其实每个行业都是如此。从政策导向开始步入,然后随着行业的发展实现了不依赖政府救助的盈利;然后市场需求上升,新一轮玩家蜂拥而至,然后出现兼并,最终赢家通吃,仅剩下几家巨头。

  2018年底,欧盟取消了光伏的双反;2019年6月,美国豁免双面发电光伏组件201关税(但2020年又取消)。

  中国的光伏产业开启了疯狂的扩张之旅,随着产业链的逐渐完备,到了2022年,全方面爆发,超过110家上市公司跨界光伏行业。

  从某种意义上讲,产能过剩是好事:出清行业劣质企业,实现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。

  2024年,隆基绿能实现盈利收入825.82亿元,同比减少36.23%,归母净利润-86.18亿元,同比减少180.15%,扣非后净利润-87.47亿元,同比减少180.74%。

  一是由于2024年光伏行业产能过剩,产品价格大大下跌,多晶硅、硅片、电池、组件等环节价格分别下降39%、50%、30%左右,量增价跌导致制造端产值及出口额同比下降。同时,全产业链开工率维持在较低水平,公司部分产能未能充分的利用,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上升,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;

  二是光伏行业技术快速迭代,PERC产能逐渐被淘汰,公司部分旧产能未能及时跟上技术升级的步伐,导致资产减值损失增加。此外,公司2023年下半年推出的HPBC 1.0产品因功率和成本未能拉开与竞品的差距,大规模投产后库存急剧上升,造成巨额存货跌价损失,2024年下半年停产该产品做技术改造,导致停产损失。

  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《致股东的信》中称,重大危机是转型变革最好的催化剂。2024 年,我们在复盘反思的基础上,果断推出产品、成本、产能投资的深层转型。

  2024年第一季度,隆基绿能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5GW组件合资工厂投产。通过与当地能源巨头Invenergy合资建厂,隆基绿能构建了从硅片进口到组件生产的海外生产闭环,规避了高额关税,还获得了税收抵免。

  尽管面临美国对东南亚四国的双反调查,隆基绿能没有计划将东南亚光伏产能迁移至其他几个国家或地区,而是依靠印度和加拿大等地区的市场需求支撑东南亚产能继续运行。

  隆基绿能的革新性产品如泰睿硅片、HPBC 2.0组件等在海外市场广受认可。例如,其Hi-MO 7组件将分批搭乘“长安号”出海,助力乌兹别克斯坦1GW光伏项目建设。面对逆全球化趋势,隆基绿能不仅输出产品,还输出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历程中积累形成的技术、经验、人才、系统化制造等“软实力”。